Logo Pic
菌物志Mycopedia 

蘑菇中毒分类及处理


重要的提示

不要食用任何不确定的蘑菇,尤其是野生蘑菇。如果误食蘑菇后发生症状,请立即就医,最好携带蘑菇样本、呕吐物样本或者蘑菇照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
网上所有识别毒蘑菇的“技巧”都是假的,无一例外。当地人的“经验”也并不是永远准确。

下文中所有的“治疗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咨询医生。



省流

若发生了中毒:

大青褶伞,一种在城市环境内非常常见的毒蘑菇,样貌肥美,并不鲜艳,很容易当成可食用菌。拍摄者:张秀珍
我国剧毒的12种鹅膏。可以看到,大多数剧毒鹅膏呈褐色或白色,颜色并不鲜艳。

我国有十分丰富的菌物资源,根据Wu Fang et al.对我国1662种蘑菇的统计,其中480种记载有毒(含同时可以入药的物种)。
不同蘑菇能引起不同的中毒,在我国,毒蘑菇中毒类型可以被粗略划分为八种。或许许多人对蘑菇中毒的印象是“看小人”,实则不然。看小人属于蘑菇中毒中最轻的一类,即神经精神型中毒。除此之外,还有令人上吐下泻的胃肠炎型中毒,致死率高的急性肝损害、急性肾衰竭、横纹肌溶解(这些致死型的中毒前期都表现为普通的肠胃炎,后期才发展出致死性)。另外,神经精神型中毒往往也不单纯,通常也会伴有上吐下泻,且看到的幻觉可能并不美好,一些蘑菇甚至能极大地放大负面情绪。
毒蘑菇并不一定都生长在荒郊野外中,事实上小区公园内都有可能长出毒蘑菇,一些腐生的毒蘑菇甚至能从花盆里钻出来,因此对于任何不认识的蘑菇都不能掉以轻心。
为了直观显示毒蘑菇的威力,下面是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和冷冰冰的数字,蘑菇中毒不是玩笑,请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做赌注

2020年9月山东发生一起案例,一位儿童因为误食了能引发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肉褐鳞环柄菇而急需AB型血,因AB型血浆库存严重不足,血液中心发布求助呼吁爱心人士献血。两天内,367人连夜献血13万毫升。不幸的是,这依然未能将孩子救回,孩子最终因不可逆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2015年6月末江苏省,一家7口(含3个孩子)采集了能引发急性肝损害的剧毒裂皮鹅膏(这是2010年才发现的新物种)做晚饭,第二天早上相继出现肠胃炎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其中3位儿童被转移到儿童医院抢救。7月1日三位小孩病情加重,转移到上海的医院治疗。最终,1位成人与所有3位孩子抢救无效死亡,其他人于7月23日平安出院。

2022年2月广东,2村民采摘了致命鹅膏,询问了当地老人,认为无毒后回家烹制,一共6人进食,后来4人入院抢救。不久后还有类似的案例出现,误食者先后经历了11次血液净化,包括4次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几乎全身换血后病情才得到好转。

自1978年起,云南的偏远山区不停发生不明原因的猝死,特点是发病迅猛、病情变化快、突然死亡,至2006年8月,据统计有300多人死亡,原因不明。科研人员调查后,怀疑导致中毒的是当地俗称“小白菌”的传统食用菌。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是一个新物种,命名为毒沟褶菌,并在其中发现了毒性成分。后来进行宣传,倡导不食用这种蘑菇,死亡案例大大减少,同时在死者血液中发现了同样的毒性成分,最终证实确是这种蘑菇新物种导致的中毒。此案例说明我们对中国的菌物多样性了解还十分欠缺,需要菌物学家不断的努力,同时也说明传统食用菌并不一定安全。

这是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统计,整理的2019-2022年蘑菇中毒案例数及致死数:
年份蘑菇中毒案例数中毒人数死亡人数死亡率
2019276769222.86%
20206761719251.45%
2021327923202.17%
20224821332282.10%
总计17614743952.00%
2%的死亡率在有优越医疗条件技术的现代并不算低,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与此比较接近。


以上数据和案例足见毒蘑菇中毒的危险。如此血淋淋的案件不在少数,因此请不要抱着“看小人”的心态,去食用或者劝说他人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

为什么有些毒蘑菇会致人死地?


首先需要说明,并非所有毒蘑菇都能致死。
毒蘑菇中致死的主要有4类中毒类型: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溶血型和横纹肌溶解型。它们各自的中毒机理不同,此处举例最凶险的急性肝损害型,我国的毒蘑菇致死案例中,超过七成是因为急性肝损害类型中毒死亡。此类型的毒素主要为α-鹅膏毒肽(α-amanitin),鹅膏毒肽经消化吸收后随肝门静脉进入肝脏,随后与肝细胞中的RNA聚合酶II(RNAP II)中的RBP1亚基结合形成一个复合体,导致RBP1亚基降解,起到特异性抑制RNAPII,并抑制RNA合成的作用。这会导致mRNA转录受阻,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蛋白质并最终诱导细胞凋亡。毒素主要作用于肝脏,但对肾脏等其他器官也有作用。
蘑菇为何会产生毒素目前的说法并不统一,没有一种主流的说法。



识别毒蘑菇的谎言


关于蘑菇有多难辨认,先来看一张组图直观感受一下。

火炭菌复合群,三种灰头土脸,长得一样的蘑菇,一种剧毒,两种可食,分的清楚吗?

目前网络上所有“识别毒蘑菇”的技巧,都是谣言,无一例外。除非你能将蘑菇确认到种(类群),并查询对本物种(类群)的食毒性记载,否则无法判断一种蘑菇可食用或否。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常见谣言:


灰花纹鹅膏

以下都是谣言!

  1. 毒蘑菇都颜色鲜艳。

  2. 注释:很老的谣言。反例如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剧毒,整体灰褐色调。

  3. 毒蘑菇都生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或者粪便上,生长在干净的松林里的蘑菇没毒。

  4. 注释:毫无根据。反例如一些有毒鹅膏菌、牛肝菌可在松林中找到,它们必须和松树形成共生关系才能存活。

  5. 毒蘑菇有各种令人反感的特征,包括但不限于有粘液、有鳞片、受伤变色、受伤流出汁液、有辛辣酸涩恶臭气味等。

  6. 注释:毫无根据。反例太多了。单单一个剧毒的灰花纹鹅膏Amanita fuliginea就不符合上述所有描述。灰花纹鹅膏没有粘液或鳞片(仅在菌盖上有隐生花纹),受伤不变色不流乳汁,无特殊气味,气质高雅,并没有明显令人反感的特征。

  7. 毒蘑菇没有虫吃,有虫蛀的蘑菇无毒。

  8. 注释:对你有毒不代表对虫子有毒。蛞蝓(鼻涕虫)可以吃几乎所有的毒蘑菇。

  9. 蘑菇给鸡/狗/兔子/老鼠吃,没死就无毒。

  10. 注释:同上。对你有毒不代表对其他动物有毒。

  11. 所有的毒蘑菇都”头上戴帽(指有菌盖)、腰间系裙(指有菌环)、脚上穿鞋(指有菌托)“

  12. 注释:这些特征是我国剧毒鹅膏类的特征,是我国引发中毒案例最多的毒蘑菇,但其他很多的毒蘑菇并不遵循这一特征。另外,也有一些可食蘑菇(鹅膏属橙盖鹅膏组部分物种)也符合这一特征。当然,如果遇到这一特征的蘑菇一概不食用,能减少中毒风险,但不能完全规避毒蘑菇。

  13. 毒蘑菇能使牛奶结块/能使银器、葱、大蒜、大米变色

  14. 注释:很多东西都能让牛奶结块,这与蘑菇是否有毒关系不大。银针验毒仅适用于古代防止砒霜下毒(古代砒霜不纯含有硫或硫化物,2Ag + S=Ag₂S,生成灰黑色硫化银),显然毒蘑菇里不太可能含有硫。至于让葱、大蒜、大米变色更是无稽之谈。

  15. 毒蘑菇菌肉撕开会分泌恶心的分泌物,无毒蘑菇的分泌物很干净

  16. 注释:毫无根据。和”毒蘑菇会分泌乳汁“相同。

  17. 毒蘑菇汁液用稀盐酸/白醋滴加后会变红色或蓝色

  18. 注释:哪个鬼才想出来的方法。

  19. 毒蘑菇做熟了/油炸后/经过其他处理后可以食用。

  20. 注释:有很多毒素耐受高温,做熟后依然能导致中毒。

  21. 生长在有毒植物附近,有毒树上,毒蘑菇附近的无毒蘑菇也会有毒。

  22. 注释:没有证据表明这是真的,不过最好还是避免食用这些蘑菇。

  23. 蘑菇大佬们开发了”毒蘑菇试剂盒“,取蘑菇样,处理后放进试剂盒,若试剂变绿色则有毒,反之则无毒。

  24. 注释:此试剂盒是由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研究团队开发,它基于一种称为“Wieland-Meixner Test”的测试,通过鹅膏毒肽中羟吲哚与纤维素、盐酸反应生成绿色物质的原理检测鹅膏毒肽。这仅适用于鹅膏毒肽毒素的检验,也就是说只有含鹅膏毒肽的蘑菇能检出来,对于其他各种各样的蘑菇毒素无能为力。亚稀褶红菇、拟卵盖鹅膏等都是不含鹅膏毒肽而能轻易致人于死地的蘑菇。



有办法能去除毒素吗?


基本上没有。
对于少数物种,如兰茂牛肝菌,完全煮熟可以暂时性地去除毒素。但是许多蘑菇毒素无论是完全煮熟、煎、炸、多次焯水、晒干等方法,都很难去除掉。例如剧毒的鹅膏毒肽便是一种不会因为干燥和煮沸而被破坏的毒素。

预防中毒与中毒处理


有毒蘑菇采集传统的人,请一定一定要有预防蘑菇中毒的意识,不要随意吃不认识的蘑菇。蘑菇中毒不是儿戏!
蘑菇十分难以分辨,所有不认识的、拿不准的蘑菇避免食用,只采集自己熟悉的、认识的蘑菇,或者只吃菜市场上的蘑菇(南方地区的市场上也可能有野生蘑菇,需要注意)。
不同地区的蘑菇种类不一样,不能依靠在老家采蘑菇的经验去其他省份采蘑菇(许多老年人会因此中毒,他们坚信那就是自己吃过的蘑菇)。
清洗蘑菇之前最好留下一两朵完整的蘑菇,并且对蘑菇多方位拍照记录信息(清洗之后一些特征会丢失)。最好再记下采集蘑菇的方位地点。
避免将多种蘑菇混在一起吃。如果大量的某一种食用菌里混入了一些不一样的菇,单独挑出来,最好不要吃。
中毒之后,不要抱有侥幸心理,立刻就医,许多毒蘑菇早期的症状比较微弱,后期会发展成多器官衰竭至死亡。就医时请主动提供蘑菇样本(预留的样本、呕吐物等都可以算)和蘑菇的照片。不要使用土方法治疗蘑菇中毒。请听从医生的指导,不要擅自停止疗程。一些蘑菇中毒存在假愈期,有患者到达了假愈期后就拒绝治疗,后来进入爆发性肝功能衰竭期,发展到这个阶段便是九死一生了。

8种蘑菇中毒类型


以下是我国已知的八种蘑菇中毒类型。另外,有一些毒蘑菇的中毒机制不明,或中毒症状特殊,导致无法归入下列分类,一般单独归为“其他中毒类型”类。
急性肝损害Acute Liver Failure:潜伏期>6h、初期胃肠道症状、存在假愈期、肝功能衰竭、转氨酶升高

潜伏期9-15h,少数可达30h或6h内发病。
症状:早期为急性胃肠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剧烈腹痛、霍乱型腹泻等,此时的肝功能指标正常。后逐渐好转,进入1-2天的假愈期,症状似乎消失,但期间肝功能酶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和胆红素上升,肾功能可能发生恶化。假愈期后,胃肠炎症状重现,同时出现明显肝功能损伤,转氨酶急剧上升,少数患者伴有心脏或肾脏损害,出现内出血,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致死案例:有,致死率高。不幸的话,患者会在5-16天后因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或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中毒成分:鹅膏环肽amatins、鬼笔毒肽phallotoxins和毒伞素virotoxins,主要为鹅膏环肽。需要注意的是,鬼笔毒肽指其在绿盖鹅膏(鬼笔鹅膏)中发现,鬼笔中暂未发现鬼笔毒肽。
典型物种:鹅膏属Amanita部分物种(如灰花纹鹅膏A.fuliginea)、环柄菇属Lepiota部分物种(如肉褐鳞环柄菇L.brunneoincarnata)、盔孢伞属Galerina部分物种(如纹缘盔孢伞G.marginata)。
治疗方法:早期催吐、洗胃、导泻。精心观察护理和对症治疗(适当情况下考虑和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存活率):摄取和排泄的监护,输液治疗,中心静脉导管的安置(便于血液动力学不稳的患者体液检测),静脉注射葡萄糖,血清因子检测,血浆补充,输血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常规治疗包括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但这些治疗效果不明显;连续性血液净化技术,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和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人工肝等新技术都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另外,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有效的药物包括水飞蓟宾(silibinin)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硫辛酸和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对治疗无益,青霉素的效果也不大。中药的灵芝煎剂的治疗效果也很明显,其原理可能是通过其抗氧化活性进行解毒。


我国剧毒的12种鹅膏均引起急性肝损害。




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潜伏期>6h、无假愈期、肾功能衰竭、尿液异常

鹅膏引起的潜伏期在8-12h。丝膜菌引起的潜伏期在36h-17天,平均为3天。
症状:轻微中毒仅口感舌燥、口渴、多尿。中度中毒,症状严重,但无明显肾功能障碍。轻微和中毒中毒潜伏期一般在6天以上,可在数天-数周内恢复正常。严重中毒潜伏期2-3天,前期出现肠胃炎,神经症状,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腹痛、便秘或腹泻、突然发冷、打寒颤、发抖、嗜睡、眩晕、味觉障碍和感觉异常。后逐渐出现多尿症状,有时有蛋白尿、血尿、白细胞尿。然后发展成肾衰竭或急性肾亏,尿量少或无,病理学分析显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纤维化/硬化。转氨酶升高为正常上限的10-20倍,通常为15倍,转氨酶值很少超过1000 IU/L。
致死案例:有,致死率一般,如果良好治疗则多数可以存活。康复较慢,一般需要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多后遗症,50%病例从肾功能不全发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
中毒成分:丝膜菌中为奥来毒素(orellanine)。鹅膏菌中一般被认为毒素是2-氨基-4,5-己二烯酸(2-amino-4,5-hexadienoic acid),也可能是某种未知成分。在我国,此类中毒主要由鹅膏引起。
典型物种:丝膜菌属Cortinarius部分物种(如拟荷叶丝膜菌C.pseudosalor),鹅膏属Amanita残鳞鹅膏组sect. Roanokenses(如欧氏鹅膏A.oberwinklerana)和鳞鹅膏组sect. Lepidella部分物种(如黄鳞腐生鹅膏A.flavofloccosa)。以前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物种都属于鳞鹅膏组,但近年来随着分类变动,原属于鳞鹅膏组的部分物种被转移到了残鳞鹅膏组。随着新的研究进展,鳞鹅膏组的剩余物种可能会独立为腐生鹅膏属Saproamanita
治疗方法:洗胃,导泻。精心观察护理,对症支持治疗:在少尿和无尿期间,应给予患者改善肾血流、利尿、维持液体出入平衡等治疗,防止发生水中毒导致全身水肿、血压增高、心衰等情况。期间仔细观察呼吸、脉搏、血压和脉压差。少尿和多尿期间,每日应准确记录出入液量。药物治疗:水飞蓟宾(silibinin)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及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治疗肾衰竭型中毒。


草鸡㙡复合群的物种,一些可食用,一些引起肾衰竭,肉眼基本无法区分。例如图中四朵采自同一片林子的蘑菇,右侧两朵是可食用的草鸡㙡A. caojizong,左边两朵则是剧毒肾衰竭的假褐云斑鹅膏A. pseudoporphyria




横纹肌溶解型Rhabdomyolysis:潜伏期<6h,严重肠胃炎、CK急剧上升、早期酱油色尿

在我国,引起横纹肌溶解的物种是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复合群内的物种。亚稀褶红菇中毒潜伏期极短,15min-2h即可发病。据报道,口蘑属的部分物种,如油黄口蘑Tricholoma equestre、棕灰口蘑T.terreum等也被怀疑有毒,其中后者的生品检测出了毒素,而前者在国外出现了中毒案例。油黄口蘑的毒素很可能与棕灰口蘑不同,但其毒素暂未被分离。不过,棕灰口蘑在我国部分地区也作为传统食用菌,而未见中毒报道。不建议食用这些物种。
症状:初期为肠胃炎症状,后发展为全身明显乏力、肌肉痉挛性疼痛、明显腰背痛、心悸、呼吸急促困难、血尿或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液。同时,肌酸激酶急剧上升。
致死案例:有,亚稀褶红菇致死率较高,患者往往最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中毒成分:亚稀褶红菇中被认为是环丙-2-烯羧酸(cycloprop-2-ene carboxylic acid)。棕灰口蘑毒素可能是saponaceolide B & M。油黄口蘑不明。
典型物种:亚稀褶红菇Russula subnigricans
治疗方法:催吐、洗胃和导泻。精心观察护理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和检测肝、肾、心脏、脑等其他器官功能指标变化。若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液且CK明显增高,则给予加强静脉补液,并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肝功能异常者,给予甘利欣、阿拓莫兰、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对心肌损害的患者,给予适量补液同时应用心血管药物,改善心肌血供。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使用对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患者进行救治有很好的有效性。




胃肠炎型Gastroenteritis:潜伏期<6h,仅表现为胃肠道症状

有许多种类的蘑菇和毒素都能通过不同机制刺激胃肠道,造成胃肠炎型中毒。一般来说,胃肠炎型是最多见的中毒类型,潜伏期短,仅15min-2h。需要注意,其他类型的中毒也常伴有胃肠炎,例如早期的肝损害型中毒,以及许多的神经精神型中毒等都伴随腹泻、腹痛等症状。这里讨论的为纯粹胃肠炎型毒性的蘑菇。
症状:表现为胃肠炎症状,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可能伴有焦虑、发汗、畏寒、心跳加速等。严重时,可能出现肌肉痉挛、循环障碍或者电解质流失。一般在8-12h后胃肠炎症状自行消退,一般预后较好。
致死案例:有,但致死案例很少。
中毒成分:多样。
典型物种:160余种蘑菇都能引起胃肠炎,典型物种包括大青褶伞Chlorophyllum molybdites,琥珀乳牛肝菌Suillus placidus,近江粉褶菌Entoloma omiense,日本红菇Russula japonica等。
治疗方法:催吐、洗胃和导泻。精心观察护理和对症支持治疗: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和检测肝、肾、心脏、脑等其他器官功能指标变化。若患者出现酱油色尿液且CK明显增高,则给予加强静脉补液,并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对肝功能异常者,给予甘利欣、阿拓莫兰、水飞蓟宾等护肝药物。对心肌损害的患者,给予适量补液同时应用心血管药物,改善心肌血供。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联合使用对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患者进行救治有很好的有效性。


中华双环林地蘑菇Agaricus sinoplacomyces近似种。能引起胃肠炎。




神经精神型Psycho-neurological disorder:潜伏期<6h,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可能伴有胃肠道症状

*诸如“迷幻蘑菇”等神经精神型致幻真菌,在我国属于毒品,培养、运输、吸食属违法行为。对于致幻蘑菇不要有太多美好的想象,吃了之后医院和局子总要进一个。
许多种类的蘑菇可以刺激中枢神经,造成神经性中毒。潜伏期短,通常在15min到2h内发病。需要注意,神经性中毒不一定造成幻觉,且造成的幻觉并不都一定是美好的,且中毒常常伴随强烈的胃肠炎反应。对于“见手青”类牛肝菌生食致幻的毒素和中毒机理,目前还不明晰。网传见手青类蘑菇毒素是裸盖菇素,是错误的说法。
症状:含毒蕈碱种类表现为多涎、流泪、排尿、腹痛和呕吐,常伴有心搏过缓、瞳孔缩小、视力模糊甚至幻觉。含异噁唑衍生物蘑菇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运动性抑郁、共济失调、精神错乱、视觉畸变、头晕、兴奋等。含裸盖菇素蘑菇表现为神经病症状、视觉错乱、色彩和形态干扰、精神欢快、动作失调等,躯体感觉如头脑眩晕、精神沮丧并伴有焦虑不安。
致死案例:很少。
中毒成分:毒蕈碱(muscarine,见于丝盖伞属Inocybe和毒蝇鹅膏Amanita muscaria中)、异噁唑衍生物(例如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多见于鹅膏属物种中)、鹿花菌素(乙醛-N-甲基-N-甲醛肼acetaldehyde N-methyl-N-formylhydrazone,多见于鹿花菌属Gyromitra,但我国由该属引起的中毒案例较少)、裸盖菇素(psillocybin)等。
典型物种:裸盖菇属Psilocybe,斑褶菇属Panaeolus,裸伞属Gymnopilus,粉褶菌属Entoloma,丝盖伞属Inocybe、兰茂牛肝菌属Lanmaoa
治疗方法:催吐、洗胃和导泻。对症支持治疗:保护心脏、脑、肝等脏器功能,维持水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加速排毒。对于含毒蕈碱的蘑菇,阿托品是特效解毒药。对含异噁唑衍生物和裸盖菇素的蘑菇中毒,主要采用抗精神类药物,如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即地西泮)和巴比妥类药物可有效控制兴奋和癫痫发作。联合运用氟哌啶醇加氢溴酸东莨菪碱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神经精神症状恢复快,一般4-24h恢复。




溶血型Hemolysis:潜伏期<6h、血管内溶血、胆红素上升、结合珠蛋白下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急性肾损伤

潜伏期短,一般在30min-3h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症状:初期为肠胃炎症状,恶心、腹痛等。逐渐发展为尿液减少或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贫血。最后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急性呼吸衰竭、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致死案例:有,并发症的出现可以显著增加死亡率。
中毒成分:未知。该毒素有可能是通过自身免疫性溶血导致中毒,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形成复合物,攻击红细胞并导致凝聚和溶血。
典型物种:桩菇属(网褶菌属)Paxillus。桩菇属的部分物种,如卷边桩菇(卷边网褶菌)P.involutus的毒性因地区而异,例如东北地区的个体毒性较小,有地方会处理后食用,但不建议这么做。
治疗方法:及时进行催吐、洗胃和导泻,减少体内毒素。对症支持治疗:监测全血计数、血压、肝肾功能指标,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有较好的疗效。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腹膜透析、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




光过敏性皮炎型Photosensitive dermatitis:潜伏期>6h,光照有皮炎症状

一般在进食后24-48h发病,但潜伏期可能随着食用剂量越大而越短,短者数小时即开始发病。
症状:皮肤红肿或疱症,且在日光照射下症状加重。一般预后较好。
致死案例:目前无致死案例
中毒成分:可能是 卟啉类光敏型物质
典型物种:叶状耳盘菌Cordierites frondosa、污胶鼓菌Bulgaria inguinans。一些新鲜的木耳也含有微量的卟啉,晒干后即可去除。
治疗方法:一般不严重时,避免接触日光和强光,好好休息可自行好转。如较为严重,则先催吐、洗胃,减少体内毒素。大量静脉补液,利尿,维持体液和电解质平衡。做好皮肤清洁和护理,防止感染,避免接触日光和强光。药物治疗: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扑尔敏(氯苯吡胺)等抗炎抗过敏药物。




香菇皮炎型Shiitake mushroom dermatitis:潜伏期>6h、香菇食用史、鞭抽状皮疹

一种报道极少的皮炎症状,全球报道可能不到十例。
症状:线状鞭挞样皮炎、瘙痒、发热、腹泻和黏膜溃疡等症状。有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病理表现:皮脊细长, 表皮局灶性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海绵样水肿,真皮乳头水肿,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扩张毛细血管周围有以淋巴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致死案例:目前无致死案例
中毒成分:可能是 香菇多糖(一种热失活的β-葡聚糖多糖)
典型物种:已知食用未煮熟香菇可能可以导致症状。
治疗方法:抗过敏药可以缓解瘙痒(虽然本病发病机制不偏向于过敏)。接受激素、抗组胺药治疗或者联合治疗,可以完全治愈。




(正文完)

标签:[无]
发表时间:2023-05-01
发表者:卷柏
历史版本:1
上次编辑:2023-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