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Pic
菌物志Mycopedia 

注意:作者还没有写完这篇文章。

但是可以先偷看几眼(`∇´):

环柄菇类真菌Lepiotaceous Fungi



大环柄菇属的Macrolepiota umbonata。赶尾人摄

环柄菇类真菌是对一类拥有类似特点的伞菌的统称,是蘑菇科中的一个大宗类群。

核心特征

本类群的主要特征是

典型的环柄菇类真菌拥有白色、离生的菌褶和腐生的习性。不过,近年的系统发育学研究发现一些非典型的物种也与环柄菇类有密切关系,如暗褶菌属的孢子印和菌褶都有明显的色彩,露伞属的孢子并非类糊精质也非淀粉质,等等。
一个常见的误区是大多数环柄菇都拥有菌环。虽然“环柄菇”源自于部分物种(如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procera)在成熟后菌环会整个脱落,像戒指一样套在菌柄上的特征而得名,但其实很多环柄菇的菌环极其薄而瘦弱,容易脱落消失,野外经常找到菌环脱落的个体,更不用说整个套在菌柄上了。另外一些环柄菇几乎没有菌环,或者仅有几层覆盖在菌柄上的膜质结构,称为环区。

相似类群


鹅膏属Amanita有类似的特征,但鹅膏属的孢子并不总是类糊精质,且不少鹅膏比环柄菇更粗壮,不少鹅膏拥有菌托,多数鹅膏都必须和树木形成共生关系才能存活,这些都是环柄菇类真菌没有的特点(一些环柄菇随便找个花盆或者都可以生长,而除非你家花盆里种了棵大橡树,否则鹅膏不可能出现在你家花盆里)。如果你见过的蘑菇比较多,是位资深蘑菇爱好者,应该还能发现鹅膏属和环柄菇类在鳞片形态和整体气质上也有较大差异,但这一点描述起来比较麻烦。
一些蘑菇属Agaricus物种从正面看比较相似,但它们的菌盖背面有着咖啡褐色至黑色的菌褶(若未完全成熟,则为粉色)。

分类学


传统上,这一类蘑菇隶属于“环柄菇科Lepiotaceae”,当时的“环柄菇科”只包含了两个属,即环柄菇属Lepiota和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其中青褶伞属还只包含了大青褶伞C.molybdites一个种,因为它那绿色的孢子印和一众白色孢子印的环柄菇实在太格格不入了,不然当时的归拢派[2]菌物学家恨不得把它也合并到环柄菇属里。David Arora还曾在他的书里这样写道:“大青褶伞可能只是环柄菇属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种而已。那些分裂派们还提出了很多个小属,但直到我们对于一种分类系统达成统一意见前,考虑到本书的写作目的,最好还是把它们看作一个属(环柄菇属)来看待。”现在看来,还是分裂派获得了胜利。
如今,环柄菇类真菌已经被分成好几个属,详细说来如下:

环柄菇属(狭义)Lepiota s.str.、白环蘑属Leucoagaricus、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大环柄菇属Macrolepiota、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囊小伞属Cystolepiota、粉尘环柄菇属Coniolepiota、绿褶托菇属Clarkeinda、暗褶菌属Melanophyllum、假环柄菇属Pseudolepiota、史氏菇属Smithiomyces、疣孢环柄菇属Verrucospora、露伞属Chamaemyces、十字孢环柄菇属Crucispora、糙孢环柄菇属RugosporaJanauariaHiatulopsisChlorolepiota等属(后5属在我国暂未发现)

这些属中,有不少的属都不符合最初对环柄菇类的定义,它们都是在系统发育学的扶植下才加入环柄菇类这个大家庭的;还有不少的属依靠分子证据才成功独立出来。系统发育树还指出“环柄菇科”不是一个单系群,应当合并到蘑菇科Agaricaceae中,且很可能与马勃属Lycoperdon、鬼伞属Coprinus有密切的关联,因此现在“环柄菇科”被取消,其中大多数物种归并蘑菇科。一些曾被认为和环柄菇可能有关联的属,如卷毛菇属Floccularia、囊皮伞属Cystoderma等也在进一步的分子证据下被移出了蘑菇科,如今狭义的蘑菇科只剩下那些菌褶离生的物种。可以说,环柄菇类真菌赶上了21世纪初的系统发育学热潮,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系统发育学革命。
基于现在的“环柄菇类真菌”所包含的类群,我认为这一类群可以定义如下:蘑菇科中,除蘑菇属Agaricus、小蘑菇属Micropsalliota、鬼伞属Coprinus、海氏蘑菇属Heinemannomyces、层蘑菇属Hymenagaricus、黄蘑菇属Xanthagaricus外,该科所有的伞菌型物种。


描述

担子体小型至大型。
菌盖抛物面形、钟形、扁半球形、凸镜形至平展;盖表一般白色、污白色至淡黄色,有片状、锥状、颗粒状、粉尘状、翘起状的鳞片,很少光滑,有时容易脱落,鳞片颜色多样,褐色、灰色、淡黄色、粉色、紫色、黄色、橙色、橄榄色等等。
菌褶离生,较密,白色、污白色、淡黄色、黄色、粉色、酒红色(如暗褶菌属Melanophyllum)、绿色、铅绿色(如青褶伞属Chlorophyllum) 、蓝绿色、灰色、黑褐色、黄绿色等色调,不等长,有时随着成熟或干燥菌褶会变色。
菌柄空心,近圆柱形,基部常不同程度地膨大。
(内)菌幕[1]一般存在,大多数时候形成膜质的菌环,在部分属内(环柄菇属Lepiota、露伞属Chamaemyces、囊小伞属Cystolepiota等)也可能紧贴在菌柄上形成膜区,存在时菌环下部常被鳞片,部分物种菌环能上下移动(如大环柄菇属Macrolepiota部分物种)。
孢子印一般为淡色调,少数绿色,一些孢子印干燥后变为褐色至黑色。
菌托一般不存在,少数物种存在(如具托大环柄菇Macrolepiota velosa)。
菌肉一般无特殊气味和口味,一些物种菌肉受伤或干燥后变红色、褐色、橙色、蓝色、绿色、灰色等色调。
一些物种的菌柄、菌盖或其他部位会渗出各色液滴,即滴泌现象。

担孢子形态和大小多样,卵形、椭圆形、杏仁形、近球形、纺锤形等,有时有明显附属物,通常无色至单色,常类糊精质,芽孔形式多样,光滑,少数物种不光滑。
担子棒状,4孢,也有2孢的,罕1或3孢梗,白鬼伞属Leucocoprinus物种子实层表面(担子的周围)存在周细胞。
侧生囊状体一般不存在,褶缘囊状体一般存在。
菌褶菌髓规则型或网架形。
”内“菌幕和”外“菌幕几乎总是存在,但有时发育不明显。


注 释
  1. 一些环柄菇类物种的菌幕有时会同时覆盖菌盖和菌柄,并在蘑菇成熟后裂开形成盖表的鳞片和柄表的菌环,这与通常意义上的内菌幕(仅覆盖菌柄和菌盖交界部位)有差异。这里暂定用内菌幕一词,但或许使用“菌盖菌幕”等术语能更好概括这一类型的菌幕。
  2. 归拢派lumper和分裂派splitter是两种不同的分类学家。前者喜欢将小属并大属,全都并一起;后者喜欢一分再分。




(正文完)

标签:类群 环柄菇类真菌 科普
发表时间:2023-04-06
发表者:卷柏
历史版本:2
上次编辑:2023-04-07